Python面向对象进阶教程,Python面向对象进阶知识笔记

亦凉 2024-03-23 23:19 167阅读 0赞

类方法、静态方法

1. 类方法

  • 第一个形参是类对象的方法
  • 需要用装饰器@classmethod来标识其为类方法,对于类方法,第一个参数必须是类对象,一般以cls作为第一个参数。

class Dog(object):

__type = “狗”

# 类方法,用classmethod来进行修饰

@classmethod

def get_type(cls):

return cls.__type

print(Dog.get_type())

使用场景:

  • 当方法中 需要使用类对象 (如访问私有类属性等)时,定义类方法
  • 类方法一般和类属性配合使用

2. 静态方法

  • 需要通过装饰器@staticmethod来进行修饰,静态方法既不需要传递类对象也不需要传递实例对象(形参没有self/cls)
  • 静态方法 也能够通过 实例对象类对象 去访问。

class Dog(object):

type = “狗”

def __init__(self):

name = None

# 静态方法

@staticmethod

def introduce(): # 静态方法不会自动传递实例对象和类对象

print(“犬科哺乳动物,属于食肉目..”)

dog1 = Dog()

Dog.introduce() # 可以用 实例对象 来调用 静态方法

dog1.introduce() # 可以用 类对象 来调用 静态方法

用场景:

  • 当方法中 既不需要使用实例对象(如实例对象,实例属性),也不需要使用类对象 (如类属性、类方法、创建实例等)时,定义静态方法
  • 取消不需要的参数传递,有利于 减少不必要的内存占用和性能消耗

注意点:

  • 类中定义了同名的方法时,调用方法会执行最后定义的方法

class Dog:

def demo_method(self):

print(“对象方法”)

@classmethod

def demo_method(cls):

print(“类方法”)

@staticmethod

def demo_method(): # 被最后定义

print(“静态方法”)

dog1 = Dog()

Dog.demo_method() # 结果: 静态方法

dog1.demo_method() # 结果: 静态方法

__new__和__init__方法

class A(object):

def __init__(self):

print(“这是 init 方法”)

def __new__(cls):

print(“这是 new 方法”)

return object.__new__(cls)

A()

总结

  • __new__至少要有一个参数cls,代表要实例化的类,此参数在实例化时由Python解释器自动提供
  • __new__必须要有返回值,返回实例化出来的实例,这点在自己实现__new__时要特别注意,可以return父类__new__出来的实例,或者直接是object的__new__出来的实例
  • __init__有一个参数self,就是这个__new__返回的实例,__init____new__的基础上可以完成一些其它初始化的动作,__init__不需要返回值

# 实例化一个单例

class Singleton(object):

__instance = None

__is_first = True

def __new__(cls, age, name):

if not cls.__instance:

cls.__instance = object.__new__(cls)

return cls.__instance

def __init__(self, age, name):

if self. __is_first: # 不会再创建第二个对象

self.age = age

self.name = name

Singleton. __is_first = False

a = Singleton(18, “张三”)

b = Singleton(28, “张三”)

print(id(a))

print(id(b))

print(a.age) # 18

print(b.age) # 18

a.age = 19

print(b.age)

继承的基本使用

在现实生活中,继承一般指的是子女继承父辈的财产,父辈有的财产,子女能够直接使用。

程序里的继承

继承是面向对象软件设计中的一个概念,与多态、封装共为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。继承可以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或者重新定义、追加属性和方法等。

84610f4d135648229f5e9a11dc17d13e.png

  • 在程序中,继承描述的是多个类之间的所属关系。
  • 如果一个类A里面的属性和方法可以复用,则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,传递到类B里。
  • 那么类A就是基类,也叫做父类;类B就是派生类,也叫做子类。

class Animal:

def __int__(self):

pass

“””动物类”””

def sleep(self):

print(‘正在睡觉’)

class Dog(Animal):

“””Dog类继承自Animal类”””

def __init__(self):

pass

class Cat(Animal): # 定义类时,在括号后面传入父类的类名,表示子类继承父类

“””Cat类继承自Animal类”””

def __int__(self):

pass

# Dog 和 Cat 都继承自Animal类,可以直接使用Animal类里的sleep方法

dog = Dog()

dog.sleep()

cat = Cat()

cat.sleep()

在Python中,继承可以分为单继承、多继承和多层继承。

单继承:子类只继承一个父类

继承概念:子类用于父类的所有的方法和属性。

e0186dad514b469e97747c0bc3d5c1bc.png

继承语法:

  1. class 类名(父类名):
  2. pass
  • 子类继承自父类,可以享受父类中已经封装好的方法,不需要再次定义
  • 子类中应该根据职责,封装子类特有的属性和方法。

继承的传递性

Dog类继承自Animal,XiaoTianQuan又继承自Dog类,那么XiaoTianQuan类就具有了Animal类里的所有属性和方法。

子类拥有父类以及父类的父类中封装的所有属性和方法。

思考:

XiaoTianQuan能否调用Animal的run()方法? XiaoTianQUan能够调用Cat里的方法?

多继承

子类可以拥有多个父类,并且具有所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。

b8dddd41d58e43c298bfa6d52c41480c.png

语法格式:

  1. class 子类名(父类名1,父类名2...)
  2. pass

多继承的使用注意事项

思考:

如果不同的父类中存在同名的方法,子类对象在调用方法时,会调用哪个父类的方法? 说明:开发中,应该尽量避免这种容易产生混淆的情况。如果多个父类之间存在同名的属性后者方法,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多继承。

f5fc8644e741491fa2951d6a62a06aef.png

Python中的MRO

  • Python中针对类提供了一个内置属性__mro__可以用来查看方法的搜索顺序。
  • MRO 是method resolution order的简称,主要用于在多继承时判断方法属性的调用顺序。

    print(C.mro)

输出结果:

  1. (<class '__main__.C'>, <class '__main__.A'>, <class '__main__.B'>, <class 'object'>)
  • 在调用方法时,按照__mro__的输出结果从左至右的顺序查找。
  • 如果再当前类中找到方法,就直接执行,不再向下搜索。
  • 如果没有找到,就顺序查找下一个类中是否有对应的方法,如果找到,就直接执行,不再继续向下搜索。
  • 如果找到了最后一个类,依然没有找到方法,程序就会报错。

新式类和旧式(经典)类

object是Python中所有对象的基类,提供了一些内置的属性和方法,可以时候用dir函数查看。

  • 新式类:以object为基类的类,推荐使用
  • 经典类:不以object为基类的类,不推荐使用
  • 在 Python3.x 以后定义类时,如果没有指定父类,这个类会默认继承自 object,所以,python3.x版本定义的类都是新式类。
  • 在Python2.x中定义类时,如果没有指定父类,则不会继承自object.

为了保证代码在Python2.x和Python3.x中都能够运行,在定义类时,如果一个类没有父类,建议统一继承自’object’

  1. class 类名(object):
  2. pass

对象相关的内置函数

Python中的身份运算符用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;isinstance用来判断对象和类之间的关系;issublcass用啊里判断类与类之间的关系。

身份运算符

身份运算符用来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,看这两个对象是否是同一个对象。

  1. class Person(object):
  2. 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):
  3. self.name = name
  4. self.age = age
  5. p1 = Person('张三', 18)
  6. p2 = Person('张三', 18)
  7. p3 = p1
  8. print(p1 is p2) # False
  9. print(p1 is p3) # True

isinstance

instance内置函数,用来判断一个实例对象是否是由某一个类(或者它的子类)实例化创建出来的。

  1. class Person(object):
  2. 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):
  3. self.name = name
  4. self.age = age
  5. class Student(Person):
  6. 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, score):
  7. super(Student, self).__init__(name, age)
  8. self.score = score
  9. class Dog(object):
  10. 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color):
  11. self.name = name
  12. self.color = color
  13. p = Person('tony', 18)
  14. s = Student('jack', 20, 90)
  15. d = Dog('旺财', '白色')
  16. print(isinstance(p, Person)) # True.对象p是由Person类创建出来的
  17. print(isinstance(s, Person)) # True.对象s是有Person类的子类创建出来的
  18. print(isinstance(d, Person)) # False.对象d和Person类没有关系

issubclass

issubclass 用来判断两个类之间的继承关系。

  1. class Person(object):
  2. 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):
  3. self.name = name
  4. self.age = age
  5. class Student(Person):
  6. 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, score):
  7. super(Student, self).__init__(name, age)
  8. self.score = score
  9. class Dog(object):
  10. 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color):
  11. self.name = name
  12. self.color = color
  13. print(issubclass(Student, Person)) # True
  14. print(issubclass(Dog, Person)) # False

多态

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:

  • 封装:这是定义类的准则,根据对象的特点,将行为和属性抽象出来,封装到一个类中。
  • 继承:这是设计类的技巧。父类与子类,主要体现在代码的重用,不需要大量的编写重复代码。
  • 多态:不同的子类调用相同的父类方法,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,可以增加代码的外部灵活度。多态是以继承和重写父类方法为前提的,它是一种调用方法的技巧,不会影响到类的内部设计。

场景

  • 提供三个类:缉毒犬、军犬、人
  • 缉毒犬—>追查毒品,军犬—>攻击假人,人—>让小狗干活
  • 设计类来完成功能。

371a726bb5414d2a9d3ca5528699988c.png

代码实现:

  1. class ArmyDog(object):
  2. def bite_enemy(self):
  3. print('追击敌人')
  4. class DrugDog(object):
  5. def track_drug(self):
  6. print('追查毒品')
  7. class Person(object):
  8. def work_with_army(self, dog):
  9. dog.bite_enemy()
  10. def work_with_drug(self, dog):
  11. dog.track_drug()
  12. ad = ArmyDog()
  13. dd = DrugDog()
  14. p = Person()
  15. p.work_with_army(ad)
  16. p.work_with_drug(dd)

思考:这段代码设是否有问题?

新增需求:此时,又多了一个犬种,就又需要在Person类里新建一个方法,让这个方法操作新的狗。

  1. class XiaoTianDog(object):
  2. def eat_moon(self):
  3. print('哮天犬把月亮吃了')
  4. class Person(object):
  5. def work_with_xiaotian(self, dog): # 添加方法
  6. dog.eat_moon()

Person 类总是不断的添加新的功能,每次都需要改动Person类的源码,程序的扩展性太差了!

  • 最好是提供一个父类 Dog,具备 work 的功能,其他小狗继承它,这样只要是小狗类,则行为被统一起来了,我们人类完全可以保证,只要是小狗的子类,找它干活肯定不会有问题。
  • 这样人只要一个方法就能逗任意种类的狗玩,哪怕是添加新的狗,人的类都不需要修改。
  • 图示如下:

代码实现:

  1. class Dog(object):
  2. def work(self): # 父类提供统一的方法,哪怕是空方法
  3. pass
  4. class ArmyDog(Dog): # 继承 Dog
  5. def work(self): # 子类重写方法,并且处理自己的行为
  6. print('追击敌人')
  7. class DrugDog(Dog):
  8. def work(self):
  9. print('追查毒品')
  10. class Person(object):
  11. def work_with_dog(self, dog):
  12. dog.work() # 使用小狗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运行效果, 保障了代码的稳定性
  13. # 子类对象可以当作父类来使用
  14. dog = Dog()
  15. ad = ArmyDog()
  16. dd = DrugDog()
  17. p = Person()
  18. p.work_with_dog(dog)
  19. p.work_with_dog(ad) # 同一个方法,只要是 Dog 的子类就可以传递,提供了代码的灵活性
  20. p.work_with_dog(dd) # 并且传递不同对象,最终 work_with_dog 产生了不同的执行效果
  • 最终效果

    • Person 类中只需要调用 Dog 对象 work() 方法,而不关心具体是 什么狗
    • work() 方法是在 Dog 父类中定义的,子类重写并处理不同方式的实现
    • 在程序执行时,传入不同的 Dog 对象作为实参,就会产生不同的执行效果

多态总结

  • 定义:多态是一种使用对象的方式,子类重写父类方法,调用不同子类对象的相同父类方法,可以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
  • 好处:调用灵活,有了多态,更容易编写出通用的代码,做出通用的编程,以适应需求的不断变化!
  • 实现步骤:

    • 定义父类,并提供公共方法
    • 定义子类,并重写父类方法
    • 传递子类对象给调用者,可以看到不同子类执行效果不同

发表评论

表情:
评论列表 (有 0 条评论,167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