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知识
OSI七层模型:
应用层 | 应用层 | HTTP、SMTP、FTP |
表示层 | ||
会话层 | ||
传输层 | 传输层 | TCP、UDP |
网络层 | 网络层 | IP |
链路层 | 数据链路层 | ARP |
物理层 |
1、 应用层
负责应用程序的处理工作。包括文件传输,电子邮件,远程登录等
2、 表示层
将应用层处理后的信息,转化成适合网络传输的格式
3、会话层
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,数据的分割等
4、传输层
负责将数据传输到主机上的对应的进程
5、 网络层
将数据通过路由传输给目标主机
6、 数据链路层
负责物理层层面上面的数据传输
7、 物理层
负责01比特位与电压的传输
OSI参考模型 TCP/IP参考模型
两种模型比较
相同点:
(1)都采用了分层的思想对进行划分;
(2)本质上都是按照主要的功能进行划分
(3)都提供了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
不同点:
(1)OSI采用的是7层模型,TCP/IP采用的是4层模型;
(2)OSI的抽象程度更高,适合描述网络的各种复杂层次,而TCP/IP是先有协议,然后才建立的模型,因此实用性更高;
(3)OSI层次划分清晰,概念过于复杂,TCP/IP接口、服务和协议之间划分并不清晰,功能描述和实现细节区分不清;
(4)TCP/IP的网络接口层并不是真正的一层,OSI层次太多含糊不清,导致整个模型变的复杂;
(5)OSI分层复杂不利于实现,而TCP/IP虽然协议划分不像OSI那样清晰,但在实用性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。
1、物理层
基本数据传输单元:比特流。
主要设备:常见的有网卡、集线器、中继器、调制解调器等
主要功能: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,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输,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与物理设备的差异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。
2、数据链路层
基本数据传输单元:帧
主要设备:网桥、交换机等
主要功能:主要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,通过各种控制协议,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、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。
3、网络层
基本数据传输单元:分组
主要设备:路由器
主要功能:该层控制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之间的信息转发,建立、维持与终止网络的连接,通过路由算法,为报文或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。具体的说,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在这一层被转换为数据包,然后通过路径选择、分段组合、顺序、进/出路由等控制,将信息从一个网络设备传送到另一个网络设备。
主要协议:网际协议(IP)、互联网组管理协议(IGMP)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(ICMP)。
4、传输层
传输层的基本数据传输单元为数据段,下三层的主要任务是数据传输,上三层的主要任务是数据处理。而传输层是第四层,因此该层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口和桥梁,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。
主要功能:向用户提供可靠的、端到端的差错和流量控制,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。
主要协议:传输控制协议(TCP)和用户数据报协议(UDP).
5、应用层
应用层是计算机用户,以及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
主要任务: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,完成用户希望在网络上完成的各种工作。它在其他6层工作的基础上,负责完成网络中应用程序与网络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,建立与结束使用者之间的联系,并完成网络用户提出的各种网络服务及应用所需的监督、管理和服务等各种协议。此外,该层还负责协调各个应用程序间的工作。
主要服务和协议:文件服务、目录服务、文件传输服务(FTP)、远程登录服务(Telnet)、电子邮件服务(E-mail)、打印服务、安全服务、网络管理服务、数据库服务等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