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++ 函数模板&类模板详解

以你之姓@ 2022-04-12 07:55 597阅读 0赞

在 C++ 中,模板分为函数模板和类模板两种。函数模板是用于生成函数的,类模板则是用于生成类的。

函数模板&模板函数 类模板&模板类 必须区分概念

函数模板是模板,模板函数时具体的函数
类模板是模板,模板类时具体的类
由函数模板实例化而得到的函数称为模板函数
由类模板实例化得到的类叫模板类

一.函数模板

函数模板的基本写法为:
template
返回值类型 函数模板名(形参表)
{
函数体
}

其中的 typename 关键字也可以用 class 关键字替换,例如:
template

举例,求两个值的最大值Max:

  1. #include<iostream>
  2. using namespace std;
  3. template <typename T>
  4. T const& Max(T const& a, T const& b)
  5. {
  6. return a < b ? b : a;
  7. }
  8. int main()
  9. {
  10. int i = 20;
  11. int j = 30;
  12. int result1 = Max(i, j); //编译到这一句时,编译器自动生成int Max(int, int)函数
  13. double f1 = 12.5;
  14. double f2 = 20.88;
  15. double result2 = Max(f1, f2); //编译到这句时,编译器自动生成double Max(double, double)函数
  16. string s1 = "Hello";
  17. string s2 = "world";
  18. string result3 = Max(s1, s2); //编译到这句时,编译器自动生成string Max(string, string)函数
  19. return 0;
  20. }

模板在定义时,编译器不会对它编译,因为没有一个实体可用。只有在编译到某句代码时,如int result1 = Max(i, j);时,根据模板再将Max(i, j)编译成int Max(int, int)这样具体的函数。
编译器由模板自动生成函数的过程叫模板的实例化。由模板实例化而得到的函数称为模板函数。在大部分编译器中,模板只有在被实例化时,编译器才会检查其语法正确性。如果程序中写了一个模板却没有用到,那么编译器不会报告这个模板中的语法错误

编译器对模板进行实例化时,并非只能通过模板调用语句的实参来实例化模板中的类型参数,模板调用语句可以明确指明要把类型参数实例化为哪种类型。可以用:

函数名<实际类型参数1, 实际类型参数2, …>

的方式告诉编译器应该如何实例化模板函数。例如下面的程序:

  1. #include<iostream>
  2. using namespace std;
  3. template <typename T>
  4. T add(T n)
  5. {
  6. return n+1;
  7. }
  8. int main()
  9. {
  10. cout << add(4) / 2 << endl; //正常写法,输出2
  11. cout << add<double>(4) / 2 << endl; //指明要用double来实例化add函数,输出2.5
  12. return 0;
  13. }

第一句正常调用输出2,第二句为编译器指定类型,则输出2.5

#

二.类模板

人们需要编写多个形式和功能都相似的函数,因此有了函数模板来减少重复劳动;人们也需要编写多个形式和功能都相似的类,于是C++引入了类模板的概念,编译器从类模板可以自动生成多个类,避免了程序员的重复劳动。

类模板的写法如下:
template
class 类模板名称
{
成员函数和成员变量
};
具体如下:

  1. template<class T1, class T2>
  2. class A
  3. {
  4. public:
  5. T1 value1;
  6. T2 value2;
  7. T1 add(T1 a, T2 b);
  8. };

类模板中的成员函数放在类外定义时的语法如下:
template
返回值类型 类模板名::成员函数名(形参表)
{
。。。
}
具体如下:

  1. template<class T1,class T2>
  2. T1 A<T1, T2>::add(T1 a, T2 b)
  3. {
  4. return a + b;
  5. }

用类模板定义对象的写法如下:
类模板名<真实类型参数表> 对象名(构造函数实际参数表);
若构造函数无参的话则为:
类模板名 <真实类型参数表> 对象名;

下面实现一个简单的key,value的键值对——类模板mDictionary

实践中常常会碰到,某项数据记录由两部分组成,一部分是关键字,另一部分是值。关键字用来对记录进行排序和检索,根据关键字能查到值。例如,学生记录由两部分组成,一部分是姓名,另一部分是年纪。要能根据姓名对学生进行查询检索,key就是姓名,value就是年龄。

  1. template<class T1, class T2>
  2. class mDictionary
  3. {
  4. public:
  5. T1 key; //关键字
  6. T2 value; //值
  7. mDictionary(T1 k, T2 v) :key(k), value(v)
  8. {
  9. };
  10. T2 getvalue(T1 k);
  11. };
  12. template<class T1,class T2>
  13. T2 mDictionary<T1, T2>::getvalue(T1 k)
  14. {
  15. if (k == this->key) //如果姓名传进来相同,则返回年龄
  16. {
  17. return this->value;
  18. }
  19. else
  20. {
  21. return 0;
  22. }
  23. }
  24. int main()
  25. {
  26. mDictionary<string, int> dic("Bob",22);
  27. std::cout << dic.getvalue("Bob")<<std::endl; //返回22
  28. std::cout << dic.getvalue("Tom") << std::endl; //返回0
  29. return 0;
  30. }

实例化一个类模板时,如第main函数第一行———-mDictionary dic(“Bob”,22);
真实类型参数表中的参数是具体的类型名,如 string、int 等,它们用来一一对应地替换类模板定义中“类型参数表”中的类型参数。类模板名 <真实类型参数表>就成为一个具体的类的名字,就是mDictionary就可以看成一个类型
如有一个类A, 初始化类A的时候,一般都是A a; mDictionary就等价于A,可以看成一个A类型

编译器编译到这一行时,就会用 string 替换 mDictionary模板中的 T1,用 int 替换 T2,其余部分原样保留,这样就自动生成了一个新的类。这个类的名字编译器是如何处理的不需要知道,可以认为它的名字就是mDictionary。也可以说,dic 对象的类型就是 Pair
mDictionary 类的成员函数自然也是通过替换 mDictionary模板的成员函数中的 T1、T2 得到的。
编译器由类模板生成类的过程叫类模板的实例化。由类模板实例化得到的类叫模板类。

函数模板作为类模板成员
类模板中的成员函数还可以是一个函数模板。成员函数模板只有在被调用时才会被实例化。例如下面的程序:

  1. #include <iostream>
  2. using namespace std;
  3. template <class T>
  4. class A
  5. {
  6. public:
  7. template <class T2> //定义新类型T2
  8. void Func(T2 t) { cout << t; } //成员函数模板
  9. };
  10. int main()
  11. {
  12. A<int> a;
  13. a.Func('K'); //成员函数模板Func被实例化
  14. a.Func("hello");
  15. return 0;
  16. }

程序的输出结果是:Khello

这个例子与上面例子不同的是,mDictionary中的getvalue是一个类模板中的成员函数,没有定义新的模板,而Func函数是一个新的函数模板,在Func函数上面一句,定义了新类型T2,姑且先这样理解。其实只要了解有这种写法即可,既类模板中还可以定义函数模板。

发表评论

表情:
评论列表 (有 0 条评论,597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相关阅读